【编者按】近期,威尼斯8846将迎来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争创一流”步伐,党委宣传部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展示学校、学院自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在威尼斯8846这所生机勃勃的校园里,细心的人会发现,近两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在校、院两级各类活动中,有越来越多不同肤色、陌生面孔的外国同学出现,他们在学校的学术科研和文体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中,他们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留学北理的受益者,更是学校国际化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力量。
2014年,我校在校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人,达到1209人,较2013年增长40%,增长幅度列北京市高校中首位。
报道就要从“1209”这个数字说起。
“留学北理”,全面推进留学教育新局面
相对于庞大的国内学生群体,“1209”是个不起眼的数字,但对于我校的来华留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意义重大。从几年前的数百人到1209人,它意味着在全校的努力下,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我校来华留学工作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期。
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共计35万多人,增幅为8.6%,其中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留学生规模因受生活成本和接收留学生院校增加等情况的影响增势减缓,在这样的形势下,留学生中心不但没有被困难束缚手脚,还在2012年主动将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制定的到2015年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的目标上调至1,200人,并且经过不懈努力,于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了目标,可谓逆势上扬。
数字“量的增长”是留学生中心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质的优化”的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强中外教育交流,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校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了“开拓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实现办学国际化新跨越”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留学生中心在2012年相应制定了《威尼斯8846留学生教育发展计划》,简称“留学北理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我校留学生教育体系建设。
“留学北理行动计划”是我校为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规范管理、优化结构而实施的一系列全面提升计划,学校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经济和外交需求,提升我校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在全球科技、经济、国防领域有领导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能力,为世界培养实施中国战略的高级人才。
以“留学北理行动计划”为纲领,留学生中心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扩大奖学金规模,吸引优质生源
奖学金对于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在硕博阶段,研究型岗位奖学金的优渥与否是能否吸引优质海外生源的重要保障。
留学生中心对于这一点自然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在认真完成中国政府奖学金(CSC奖学金)招生的基础上,留学生中心主动出击,争取资源,积极推进多种政府奖学金的招生。同时,在CSC奖学金框架下,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对外交流活动,联系了多所海外高水平院校,招收了大批优秀的学分交换生。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国际交流,也使得我校来华奖学金规模得到重大突破,强有力地支撑了学校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
在所有奖学金中,中东欧奖学金是一个亮点。“要较好地执行这个奖学金,学校需要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我们必须找到高水平的海外合作伙伴,并与对方学校签订学分或校际交换协议”,留学生中心主任汪滢介绍道。为了积极推进中东欧奖学金,2014年学校共与10个国家签订了21个合作协议,吸引了来自中东欧的200余名高层次优秀生。
搭建海外招生平台,源头保障生源质量
搭建海外招生平台,是构建全新留学教育体系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起,留学生中心首创性提出建设“高层次海外招生平台”,重点开发“欧洲、东南非、东南亚”三大板块生源基地,与所在国高水平大学、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意在构建成体系的、稳定的招生渠道。
由于我校没有医学、建筑学、水利水电、对外汉语学历教育等来华留学传统的优势学科,在招收来华留学生方面天然有弱势。“我们在建设海外招生平台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投入了很多精力,我们选择生源地国家时一是要结合学校优势,师我所长,瞄准新兴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需求度较高的国家,如东南非、东南亚国家,以及需要再度工业化的国家,比如中东欧地区;第二,要紧跟国家的重大外交和经济政策,国家重点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将意味着文化教育领域合作空间倍增”,汪滢如是说,她认为,谋划得当,踩准拍子,瞄准靶子,对海外招生平台建设极为重要。
近两年,留学生中心成功搭建了欧洲20国、东南非5国、东南亚4国海外招生平台,分别与来自法国、葡萄牙、土耳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立陶宛、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韩国等14个国家的20所知名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和补充协议。在留学生中心建立的包含数千所海外高校的数据库中,200多所高校合作是重点工作的对象,是数据库里最活跃的部分。除此之外,留学生中心与各国政府和企业以及各类机构组织积极合作,开辟了多个优质生源渠道。
海外招生平台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较低,可供选择的优秀生苗有限;2014年报名人数成倍增长,综合招生录取比例达到1:5;2015年的招生工作尚未结束,系统报名人数截止4月底已达2500人。报名人数的大幅度上升为留学生中心在招生选才方面提供了更大空间,可以从容地“优中选优”。2014年,留学生中心招收的300多名高质量新生中,欧洲留学生大比例增长。“来到北京,来到威尼斯8846读书,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认识了正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我很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艾美丽是来自一名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不同于我们之前接触的其他留学生的是,她能够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和我们进行无障碍交流。她是2014年在我校与印度尼西亚墨邱布安南大学签订双学位合作协议后来校学习的,汉语能力和学习成绩均表现突出。
建设全英文授课专业,推动留学生趋同化管理
教学语言国际化是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的客观需要和有力支撑。
2014年,在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留学生中心采取多种办法,与相关学院一起努力推进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对外招生。目前我校对外招生的本科全英文授课专业8个,硕士全英文授课专业13个,2015年有22个全英文授课专业可以招收留学生。机械学院制定了机械工程博士专业全英文培养方案,这是我校首个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同堂进行全英文培养的博士专业。该专业按照机械工程国际化培养模式,打破了按产品划分学科和开设课程的方式,力争做到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专业基础,同时全面提高博士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为赢得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如果想要把留学生工作做深入,长远来看,我们就需要提高学校整体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学院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这样,学院的国际化水平会促进留学生工作进展,留学生融入普通学生也会推动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更进一层。”在留学生中心副主任赵坤看来,推广全英文授课,对于推动留学生和普通中国学生趋同管理,意义深远。
全英文授课专业的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留学生教育趋同化管理,为此,留学生中心还与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推进,包括开设“同中存异”的课程设置、推进留学生进入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研究生学籍管理系统等。
2014年招收的近300名学历生新生中,超过70%的学生为英文培养。其中很多优秀研究生来自世界知名高校,如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捷克西波西米亚大学、土耳其科贾埃利大学和安娜多鲁大学、巴西里约联邦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等。新生综合素质好,学术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生源质量的提升对提高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国际交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院普遍反映,新来的外国留学生素质高、学习刻苦、融入能力强。在计算机学院2014年12月25日召开的本科留学生培养研讨会上,学院领导和任课老师对留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很高评价。
建设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想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全英文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开展汉语教育。一位墨西哥的学位生学习汉语不到两年,就能讲一口地道的汉语,“我们学校的汉语教得特别好,我现在已经可以给汪老师当翻译了,我们从墨西哥一起来的在其他学校学习的同学,汉语水平不如我”,他骄傲地说。
在全国高校来华留学圈内,留学生中心推行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在业界一枝独秀。
留学生中心对外汉语教研室采用语言中心的管理模式,自2013年起创建了新的教学及教师管理体系。在全国首个提出汉语教学按听说读写八个等级精细划分,这样细致的归类授课在全国高校独一无二。学生来校后经过水平测试,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基础汉语、口语课、听力、阅读或写作课,构成个性化课表,从而满足自己汉语学习的需求。
汉语教学实行小班授课,精讲多练,班主任制,严格考勤,几乎每周都有一次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长城、颐和园、首都博物馆、798艺术区等参观;为学生免费开设HSK(汉语水平考试)辅导课;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与文化讲座,书法、太极拳、剪纸、烹饪等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市、校级各类文体比赛、文化交流、企业参观等;为学生搭建了学好汉语、了解中国、体验文化的平台。丰富多彩、精细分类的授课和管理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校留学生在学率达到98%,远高于全市60%—70%的平均数,甚至有不少其他高校学生慕名转学而来。
创新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团队活力
非事业编管理人员目标责任制和教学人员承诺课时制是留学生中心保障管理和教学质量、创新体制机制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2013年起,留学生中心利用学校非事业编制人才招聘及管理方式,面向全国招聘了一批具有硕士学历,外语专业或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毕业,有一定教学及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其中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或教学工作经历。
对外汉语教师们基本来自北语、北大、北外、香港中文等对外汉语教学传统强校,每个人经过面试、试讲、实习等环节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多才多艺,不乏能歌善舞,擅长琴棋书画或体育项目者。留学生中心与他们签订了承诺课时协议,每个非事业编专职汉语教师每周需承担18课时以上的汉语教学任务,按时坐班,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专职教师取代以前的外聘教师,消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了归属感,更乐于奉献。这批教师年纪轻、有朝气、极富责任感,几乎“全天候待班”的模式保证教师与学生有足够的课上课下交流机会,交流的增加让学生归属感也大为增强,学习劲头加大,学习质量提高。“以前学生可以随时报班,现在不行了,每个班都爆满,一旦错过报名时间就会错失学习机会”,留学生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江红老师介绍道。
除了课时制度的严格把控,合理的考核管理也功不可没。留学生中心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考核办法比照国际标准,分本职工作、公共服务、短期工作三块,分别占比60%, 20%, 20%,所有人员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都要承担中心的公共服务和短期工作,才能达到全年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的结果又有相应的激励制度。考核制度凝聚了人心,激励制度激发了团队,留学生中心的体制创新无疑是骄人成绩的制度基石。
沈佳培是留学生中心招收的第一批非事业编管理人员。2013年年初她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回国,经过层层选拔后正式成为留学生中心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中,她深深体会到了中心高效严谨的办事风格。她的工作由最初数据收集整理,到各类外事接待工作,再到牵头建设中心的全英文网站,她在紧张的工作中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多次获得中心的奖励并获得了校级A类员工称号。
留学生中心同工同酬的工作制度使得非事业编员工和事业编员工得以享受同样的评奖评优机制及学习进步的机会。在留学生中心,从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可以独立负责国际交流、招生、教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止沈佳培一个,这支年轻团队的成长完全得益于留学生中心良好的培训以及激励机制,“我亲身经历,我心存感激”,沈佳培欣然说。
打破住宿资源壁垒,营造国际化氛围
住宿资源是制约我校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留学生中心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经过连续两年努力,通过校外租赁的方式,扩大了住宿资源,暂时解决了两到三年内制约留学生发展的瓶颈。
为营造国际化氛围,改善外国留学生生活和活动场所环境,留学生中心自筹经费修建了国际文化广场和休闲走廊。为了尊重外国学生的生活方式并提升学生的生活住宿体验,留学生中心特意改造了门禁系统、热水系统、上下水系统,并把楼里所有厕所的蹲位改造成了坐便器。这种对外文化的尊重与贴心,让留学生中心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国际风起关不住 引得四方赞许来
回到文章最开始,留学生的优异表现在校园刮起了一阵国际风。
2014年,留学生首次参加了学校运动会,取得了4个第二、2个第三的优异成绩,2015年表现依旧不俗。继津巴布韦的赵胜利获得第38届深秋歌会冠军后,在第39届深秋歌会总决赛中,乌克兰的安娜和韩国的金度勋给全场观众留下深刻影响,金度勋获得了最佳潜力奖;2014年优秀外国留学生颁奖典礼暨新年联欢会上,外国同学展现吹拉弹唱舞蹈相声等多种才艺,被称作国际化水平极高的一场盛会;首届威尼斯8846“中文角”活动从不同方面向留学生展示了中国文化,加强了多国学生之间的多语言交流,获得了中外学生一致好评。
留学生参加的校外活动同样异彩纷呈。在我校协办的以“网聚正能量,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的2014年CCTV网络春晚中,学校30名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了开场舞、杂技、魔术、歌曲等节目中,展现了北理工外国留学生的风采;在2014京津冀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辩论赛中,首次参赛的外国留学生代表队不畏强手,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这些对外汉语强校一起晋级四强,以一票之差惜败于冠军北京语言大学代表队,一辩欧冰茹获得“最佳辩手奖”,其他辩手获得“优胜奖”,我校获得“最佳组织奖”;此外,留学生在“我与北京”主题征文比赛、“来华杯”在京外国留学生羽毛球比赛、“外国友人眼中的百姓中国梦”摄影比赛、CCTV4《趣兵团》节目等10余项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举措的深入,中国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大,中国经济实力稳步增强,中国的文化教育影响力也越来越令人瞩目。北理工留学生工作是中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中一个缩影。国家不断进步、学校不断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留学生数量和素质不断提升与一个学校的整体国际化水平息息相关。威尼斯8846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新模式,夯实硬件环境、优化软件环境,让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能乐在其中,成为中国工科来华留学的代表,成为接收留学生数量增长中的领跑者,最终成为外国留学生一生中难忘的母校,难忘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