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教师在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441ede2f8d0a46deabcd4d4d2e8d4aba.jpg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结果。北理工选送的6个教师团队从来自首都高校的366个参赛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赛,威尼斯8846教师发展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在本届比赛中的获奖数量、获奖等级、晋级全国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自2023年11月市赛启动以来,教师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组建了由国家级、省部级名师及高水平专家、获奖选手构成的高水平教练团队,系统谋划,科学备赛。参赛教师在团队支持与指导下,共计开展了八轮精细化培训。

教师发展中心将以本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力,持续探索教学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附获奖选手简介:


参赛课程: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

组别:新工科副高组

奖项:北京市一等奖

image.png

曹峰梅 光电学院 副教授

课程介绍:《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课程是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先后获评过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其基础上,近5年团队针对“有限课堂难以兼容并包、被动学习抑制创新发展、同质教学阻碍个性成长”的教学痛点开展教学创新。提出“体用”合一的创新理念,通过教学资源建设及相关举措的实施,配合课程思政与多元评价,完成了课程教学体系全域重构。课程创新与实践成果在全国光电类专业系列高校中产生了重要辐射作用。获评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北京高校教师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

团队介绍:

image.png

何玉青副教授,张丽君副教授,张楠教授

团队现有教师4人,均来自光电学院一线教师。包括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先进个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级青年人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的成员,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得者。


参赛课程:形势与政策

组别: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

奖项:北京市一等奖

image.png

李璎珞 马克思主义学院 助理教授

课程介绍:《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集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为一体的高校思政课,肩负着讲清讲透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责任,需要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学团队探索以数智手段打通时政热点、理论重点、学生困惑点和兴趣点,变革教学生产关系、动力结构和环节过程,努力提升教学吸引力、沉浸感和实效性。

团队介绍:

image.png

刘新刚教授,王立群副教授,石谷岩助理教授

团队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工作,尤其致力于探索数智赋能思政课提质增效的可行路径。团队负责人曾获北京市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最受欢迎奖等。团队成员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仿类)主持人。近年来,团队针对课程变动性特征和相应痛点,基于国家级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自主研发的考核APP进行全链条数智化教改实验,执行相关省部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相关创新举措和教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受到社会和兄弟高校广泛关注。


参赛课程:内燃机原理

组别:课程思政正高组

奖项:北京市一等奖

image.png

赵振峰 机械与车辆学院 教授

课程介绍:《内燃机原理》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课程先后获批国家级虚仿类一流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近年来,针对行业冲击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分散带来的理解困难、工科课程思政价值导向弱等教学痛点,团队在内燃机原理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育人方法等方面开展了5项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课程思政案例被新华网刊登,并作为优秀案例参加院校联盟展播活动,依托该课程成立了校企合作双百联合实践基地,在兄弟院校及相关行业得到一定的辐射推广作用。

团队介绍:

image.png

张卫正教授,王字满副教授,崔涛副教授

课程团队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都是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装备研制经验的一线教师。


参赛课程:课程设计I-数学模型

组别:基础课程正高组

奖项:北京市二等奖

王宏洲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授

课程介绍:《课程设计I-数学模型》主要讲解各个数学分支的应用背景及其数学模型案例,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过程中扩展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塑造勇于创新、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团队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精心设计了线上线下结合、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方法理论强基”“价值观念铸魂”“多重实战锤炼”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懂理论、会应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介绍:

image.png

闫桂峰副教授,李学文副教授,李炳照教授

团队现有教师4人,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实验中心的一线教师,包括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在21年的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基础上,近5年来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信息技术应用等教学难点,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校级教改项目10项,完成了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团队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2020-2024年,团队连续5年指导本科生夺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参赛课程:线性代数

组别:基础课程副高组

奖项:北京市二等奖

张杰 数学与统计学院 副教授

课程介绍:《线性代数》是一门数学类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线性关系的经典理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数学工具和思维方式。教学团队以学生“会用、使用、应用、个性用、共享用”为目标,借助各类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展了“全链路”数智赋能的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了“数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课程获得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案、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团队介绍:

image.png

吴惠彬教授,闫桂峰副教授,李春辉副教授

团队承担着我校线性代数A、线性代数B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威尼斯8846教学名师2人。团队成员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最佳教学反思奖。课程获得首届北京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教学奖项。


参赛课程:工程制图(全英文)

组别:新工科副高组

奖项:北京市三等奖

罗会甫 机械与车辆学院 副教授

课程介绍:《工程制图(全英文)》课程自2011年开设,是国内仅有的全面系统地将“参数化造型设计技术”引入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并从设计的工程表达的角度使用参数化设计的理念讲解传统工程制图内容的全英文课程。课程基于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共同点,从规范的必要性、规范制定的内在逻辑、从需求理解规范的学习方法、规范之间的冲突和运行的妥协性等方面,融入和教学内容有机关联的人文要素,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课程201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二届来华留学品牌课程,相关《参数化造型设计及表达技术》慕课2020年获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团队介绍:

image.png

李莉讲师,朱炜讲师

团队现有教师3人,制作、上线、运行四门中英文慕课,包括:《Engineering Drawing Fundamental》《Parametric Design & Representation》《工程制图》《参数化造型设计及表达技术》,满足不同专业、学时的工程制图课程中英文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