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延安路上的“初心”,用红色为领军人才培养铸魂


——徐特立学院2017年度“延安理想信念教育行”圆满结束

  “延安红旗高高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宝塔山前留脚印,理工学子来寻根”,在延安的自然科学院遗址前,一位同学深情地朗诵自己创作的《延安行》一词,掌声连连,这是北理工徐特立学院的“延安理想信念教育行”主题活动的一幕。

  徐特立学院是学校为培养拔尖人才而创新设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卓越的研究精神的科技领军人才。学院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经过几年的积累,学习传承延安精神、徐特立老院长生平事迹和精神已经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思想铸魂的重要特色。

  学院于2016年起开始探索实施“延安理想信念教育行”活动,旨在将之前实施的思想铸魂类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和系统化。2017年10月28日和29日,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要求,结合学校“一年级工程”的规划部署。徐特立学院组织实施了2017年度的“延安理想信念教育行”,组织2017级全体学生及2015级、2016级学生骨干,共115人,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学习实践,通过专题报告、参观体验、实景教学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种下延安精神的思想种子。

  探访威尼斯8846的“原点”——自然科学院旧址,始终是延安行教育最重要环节,作为首站,徐特立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对学校发源地的崇敬之情,在创校纪念碑前,聆听延安大学曾鹿平教授做的题为《德育为先,学以致用: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理念与精神》的报告。

  带着“延安根、军工魂、国防情、北理梦”的主题,经过认真组织策划,同学们在枣园、杨家岭、中共七大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延安大学校史馆和路遥文学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感悟红色精神、体验红色文化和内涵。

  在本次学习实践中,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对延安精神入脑入心。28日上午,一台红色历史剧《延安保育院》,让同学们深刻感悟了老区人民传承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念,感受了人性光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张思德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实景教学,将书本上文字的表述,变化为生动的感受。另外,全体同学还在延安大学聆听了谭虎娃教授主讲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讲座,科学系统的学习了党在延安时期,自身发展建设成就和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作为本年度延安行的特色环节,学院专门组织大家前往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延川县插队时所工作过的梁家河村。同学们参观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窑洞,聆听了他带领村民挖井、建磨坊,开裁缝铺,发展陕西省第一个农村沼气池的工作事迹,结合环境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在艰苦的环境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明白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含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树立崇高理想,不忘先辈艰苦奋斗、救亡民族、强大国家的精神追求,特别是作为北理工人,应该传承好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我们徐特立学院要培养拔尖创新的中国科技领军人才,必须要用红色为他们的思想铸魂。”徐特立学院副院长程杞元是这样分享组织延安行活动初衷的。

  展望未来,作为徐特立学院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延安理想信念教育行”将持续实施,形成传统,教育徐院学子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附部分学员感想:
  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延河浩荡漫流淌,枣园梨花万世香,宝塔山前留脚印,理工学子来寻根。重返延安自然科学院,看到这这简朴的窑洞和破碎的窗瓦,但这里,曾孕育了多少优秀的革命先辈。歌颂伟大延安精神的《延安保育院》,让我切身体会到母爱的光辉和大无畏精神的震撼。枣园、凤凰山、杨家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简陋,但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磨砺并成就了一代伟人的情怀,身处美好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拼搏呢?重返延安寻根,寻到的不仅是革命精神,更是我们勇敢向前的动力。当今的北理学子,定会满怀信心,扬帆远航,牢记先辈教导,用汗水铸就辉煌。

——2017级本科生 王铁儒

  朔风起,夕阳半隐。为期两天的延安寻根之旅至此落下帷幕。回顾刚刚过去的两天,有点震撼,有点不舍。自然科学院风骨犹存,怀旧歌剧扣人心弦,枣园之旅意义远大,张思德、白求恩的故事至今让人泪目,梁家河之景让我们忆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延安精神里灌注了那个年代的血气方刚,正当成为当代青年人的精神脊梁,让自力更生成为人生航标,让艰苦奋斗成为座右之铭。想想那几十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对比如今的高楼林立,现代化发达,我们理应常怀感恩之心,以青年的热血豪情,扛起时代的重任,不断开拓创新,为祖国做出贡献。

——2017级本科生 何循洁

  第二次来到延安这个城市,有熟悉也有新的探索。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让我从第一首摇篮曲开始一直泪目到最后,其中欢愉时刻少得可怜更惹得人无限珍惜。在故居里想象着教授们口中那样一群热血与坚定、柔情与刚毅的人,半个多世纪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艰辛。再次体会徐特立“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奋斗的十三年,白求恩的纯粹的信仰……一起同行的新伙伴也能让我在这些故事中找到新的启发。

——2016级本科生 桂碧麟

  延安之行中,我们参观了多处革命旧址,聆听了多场精彩报告,我收获了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对青年人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革命战争时期,条件艰苦,环境简陋,前辈们凭借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惧强敌,克服困难,立下不朽的功勋。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科技进步的时代,更应该学习革命精神,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5级本科生 王思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