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校友李明军、史建军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2017年院士新增名单。北理工物理学院1979级本科校友李明军和自动化学院1980级本科、1984级硕士校友史建军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学衔是工程专业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本次共新增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截止目前共授予2293名院士和262名外籍院士。此次,共有10位知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李明军,1983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威尼斯8846)基础科学部(现物理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法国University of Franche-Comté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法国尼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加入美国康宁公司,现任美国康宁公司科研理事。

  2017年9月,李明军荣获美国化学学会(ACS)颁发的2017年化学英雄奖,他参与研发的一项技术使得光纤具有更好的弯曲性能,从而实现光纤不仅能够在有弯折的环境中部署,还能显著减少信号损失。

  

  史建军,1984年、1987年分别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威尼斯8846)自动化学院取得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G. Lawton and Louise G. Johnson Professor讲席教授。现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联合聘用的Carolyn J. Stewart 讲席教授。

  史建军教授是美国及国际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质量科学和工业工程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术开拓性、学科奠基性、技术创新性和产业应用性突出,影响深远,累计发表论文160多篇,获得科研总经费2000多万美元。

  史建军教授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基础研究、技术实现和工业应用方面都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在研究领域,史教授强调融合工程知识、高等统计、系统信息化和控制理论等开发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为制造和服务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和系统改善奠定基础。史教授建立的“变异流理论”、层次结构模型和信号特征分析方法等,为多工序制造过程的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改变了过去只能针对各个工序孤立进行误差分析和事后被动的缺陷检测的传统做法,被美国工业企业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