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访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峰


供稿:北工青年 叶能、闫安  编辑:校团委 艾翔

  编者按:5月3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我校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获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本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由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7位优秀青年典型获得。近日,团委《北工青年》机关报、学生电视中心的学生记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刘峰进行了采访报道,希望能把青春榜样刘峰的先进事迹展现给更多的老师和同学。

  博士毕业半年就独立开展全新研究工作,年纪轻轻已是国家某重大科研项目专家。他对学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面对荣誉却能淡然处之。他是科研一线的一名普通工作者,也是第1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威尼斯8846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

成长:与科研的不解之缘

  刘峰生长在教师之家,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母亲是一名化学老师。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收音机等许多电器都是父亲亲手组装的,耳濡目染的他在初中时就开始学着父亲动手做小东西。生长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刘峰,自小就有着一种报国情怀:很多长辈为抗日事业牺牲,他的外祖父当时便是解放战争渡过长江的第一批战士之一。从小,长辈们就教育他:“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心里要常想着别人,常想着国家。”在科学气息浓厚的家庭环境以及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年少的刘峰便确立了一个信念:投身科研,科技报国。回忆起儿时的成长经历刘峰说:“小时候的成长环境让我很早就对科研工作产生了崇拜与向往,这也是我和科研的不解缘分的开始。”

  在报考大学时,他毅然选择了在国防科技领域学科实力雄厚的威尼斯8846,入读北理工电子工程系(今信息与电子学院),与国防科技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初入大学,刘峰曾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是当繁重的课业扑面而来时,不服输的刘峰开始展现出他的“韧劲”——每天自习到晚上十一点,并且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有一段时间,他和几个同学甚至试图在学校寻找一个能够通宵学习的地方。渐渐的,他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兴趣与日俱增,由于对专业的热爱,在课余时间,刘峰还加入了网络开拓者协会和无线电兴趣小组。

  回想在北理的求学生活,最令刘峰难以忘怀的就是北理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在毛二可院士科研团队攻读博士期间,老先生克己奉公的科研精神让他深受感染。当时毛二可院士已年届古稀,但他每天看完新闻联播之后,都会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到晚上十点钟,而且不仅仅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还亲力亲为地为学生批改论文。同样的场景,在各个教授、师兄的办公室无数次上演。这种踏实奋斗的科研精神在北理工一代代地被传承发扬,也让刘峰认识到科研之路是靠勤奋实干一步步走出来的。

  求学期间的努力为刘峰打下了厚实的科研基础,科研团队团结协作的氛围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当时做科研项目的时候,经常得到师兄的帮助,为了解决问题,师兄们常常陪着我一坐就是一个晚上,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正是这种团队精神,使得刘峰得以迅速成长,当他成为科研团队的带头人时,也不忘主动去帮助团队里的成员。

成熟:坚持成就卓越

  至今,刘峰仍不忘少时的梦想:让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赶超美国。“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那我们就工作16小时。这样,五年的差距很快就赶上来了。”——他总是不停地给学生,给同事,也给自己打气。从小学到博士,刘峰成绩一直处于前列,但很少得第一。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他都走得很踏实——他能够为了一个目标而持续努力,不懈奋斗,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使得他不断超越自己,正因为前面总有第一名在不断激励他,他才能一步步从优秀走向卓越。

  刘峰所在的课题组从05年开始从事有关北斗导航的研究。艰苦的七年,使他在科研上慢慢走向成熟。当时的北理工在该领域是个“新兵”,一无技术储备、二无人际关系资源、三无项目管理经验,就是这种情况下,刘峰带领着几个师弟,历时七年,与来自各高校的31支团队竞争,并坚持到了最后。在06、07年的时候刘峰一度以为无法坚持下去,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他就又充满了干劲。坚持不懈的付出最终取得了回报:刘峰所负责的北斗导航项目作为“十一五”期间863领域重大课题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我国新一代卫星遥感应用系统中,并取得显著效果。

成才:用聪明的方法踏实干

  在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字:“想干就有办法,实干必有成效”。这幅字也是刘峰本人的信条,是他经历的真实写照。2009年12月,刘峰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参与到学校创办的学科性公司的建设工作当中,并出任总经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团队建设和经营发展中。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刘峰带领大家埋头苦干,运用科学的方法统筹规划,成功把公司从最初只有100万注册资金,20名员工的公司,发展到如今拥有2000万注册资金,200多名员工。未来的发展,刘峰给公司确立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传感、导航与数字系统高科技公司”。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刘峰依旧强调奋斗的重要性。“我不需要你太聪明,我们可以一起探索科学的方法,但是你一定要踏实肯干。聪明不一定管用,但用聪明的方法踏实干就一定能成才”。尽管目前社会比较浮躁,但刘峰坚信一个人的收获和他的付出成正比,他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的学生学会坚持,学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名利抛诸脑后,奉献放在台前。

成功:荣耀归于集体

  对于荣誉,刘峰看得很淡,“一个人奋斗,即便是天才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人应该成为团队的一粒小螺丝,才能驱动起更大的机器,我的荣誉属于我的导师、我的团队。”他觉得,荣誉是集体的,自己只是机缘巧合地走上了前台,成为了这个集体的代表。

  在刘峰看来,北理之所以能够屹立于理工强校之林,正是因为北理的师生大都有“团队作战”的意识,积极协作。他常说,一个人为他所在的集体付出的越多,他对这个集体的感情就越深刻,往往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大家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很多时候,做一项工作根本就不是为了最后的成果,而是为了过程中的探索。如今的他站到了台前,但是他更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他身后的团队,看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奋斗,看到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与付出。

        结语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刘峰已经实现了儿时的科研梦想,也对当年的梦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科研工作者光环的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可能日复一日地面对着一堆枯燥的数据,可能为了赶一个工程的进度而不眠不休,可能辛苦很久却很难出成果。但是投身国防事业的他们依然为自己的选择庆幸,他们依旧深爱着自己所处的行业,而支撑着他们奋勇前行的,是一种无以名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信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国防科研只是一个名词,但对于刘峰和他的团队来说,国防科研是一种事业,甚至是一种信仰。他们把所有的汗水与心血都倾注在这片热土上,只为给祖国的发展擎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在科研之路上,刘峰坚信“想干就有办法,实干必有成效”,怀着一种“国防梦”式的情怀,刘峰和他的团队在科研道路上一定会再续辉煌。

(审核: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