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京工人物】盛新庆:幸福的学者


  ——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盛新庆

〖第740期  重要新闻 · 京工人物

    校内论坛上,学生对讲授电磁场理论课的盛新庆教授是这样评价的:“大家风范,展现了电磁场领域的魅力,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领域的探索与前进,一个奇妙幻化的电磁场的数学世界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一个理论工作者研究的扎实与执着。”看到这样的评价,也许你会认为盛教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实,被聘为2004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的盛新庆教授才刚过不惑之年。
    在与盛新庆教授的交谈中,幸福与快乐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谈及自己的工作,他说:“我喜欢钻研。科研中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教给学生,我会觉得很幸福。”忆起年轻时的求学,他说:“做题时,想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快乐。”他一直保持着淡淡的微笑,笑中满是幸福的味道。

    经过认真推理得到的结论才属于自己

    在高校,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与方法,盛教授从不拘泥于课本,自有一套教学风格与方法。学生们发现,他会从一个简洁的数学模型出发,一直推导出一个超级长的偏导+积分+算子的式子,这时分析哪些部分可以暂时忽略,然后再推,推到学生们都觉得不知所云的时候,他才开始解释最终式子中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盛教授说:“电磁场理论这门课是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在其中的作用很大。我不主张把课程内容过于浅显化。实际上那些简单的内容,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弄明白。而那些不容易搞懂、需要静下心来下功夫推敲的知识,只有在大学才有时间和条件细细体会。”
    针对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推导公式没有意义的现象,盛教授强调,数学的魅力在于不仅能够描述世界,而且能够通过推导预测还未发现的事物。“例如,现在手机所用的电磁波并不是观察而得,而是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根据其构建的电磁场理论先预测,后由实验证实的。有一些学生希望老师直接给出结论,可是仅知道结论相当于没有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前提条件一变,结论就变了,不知道推导过程,仅有结论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经过认真推导与思考得出的结论才属于自己,才能受用终身。所以课堂上我要教学生学会推导,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盛教授提出,推理能力不仅对将来从事研究型工作的学生有用,对于所有人都有用。“目前科学发展迅速,所有问题都很复杂,如何在那些错综复杂的交错环节中找到最主要的部分,并理清楚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推理能力。不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如此,即使从事非研究性质的工作,也需要理清楚各个事物的轻重缓急。一个人的推理能力不是靠突击能够提升的,而是在做题、训练中逐渐形成的。”盛教授多次强调,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培养推理和演算能力的黄金阶段,因为能静下心来钻研,并有老师引导,这样可以为以后走得更远打下扎实的基础。

    用历史和科研培养学生兴趣

    只有了解了历史,才有可能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动力。在课上,盛教授会用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解该领域理论的发展史,以及杰出人物的故事。这些背景知识都是盛教授课前根据每堂课的需要认真准备的。盛教授笑着说,只有少数学生本身对这门课感兴趣,其他学生的兴趣就要靠后天培养,作为老师有培养学生兴趣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盛教授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根据现代学科的发展,把该领域最新的内容以及自己在科研实践中新的体会融入到基础课的讲解中,甚至要讲清楚哪些概念目前需要探讨。提到学科的发展,喜欢研究的盛教授谈了自己的感受,“虽然电磁场理论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但是在不断地发展,每年都有新的东西,课堂上需要把这些新发展融进来。把自己在科研中的体会传授给学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教育学生活学活用。”盛教授特别强调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科研,老师就讲不清知识的来源与应用,更难做到讲解新的发展,所以一流高等学府的教学一定要与研究结合起来。”他认为,大学教师应该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换为教学与教材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盛教授的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茅塞顿开,明白所学知识应该用在何处、如何应用。 

     以做出超越时间和地域的研究成果为目标

    为人师,“言传”重要,“身教”更为重要。盛新庆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他从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原名无线电电子学系)后,就一直在这个领域内学习,并不断前行,先后在1994年和1996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4月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机和计算机工程系的计算电磁中心作博士后研究。1998年9月加入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并被评为高级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盛教授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目标电磁特性与隐身设计、电磁环境预测、天线理论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他首先提出并实现了合元极技术,而且成功应用于计算电大涂层物体、电大深腔目标的散射;发现并运用一种新的判断方法成功分析了描述层状介质体各种表面积分方程的各种数值现象,并由此构造出具有较好计算性能的积分方程,而且在这类计算中成功实现了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这两项成果都在国际权威杂志IEEE Transaction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上发表,并被其他国际同行引用近150次。他的专著《计算电磁学要论》被列入当代杰出青年科学文库。他共发表论文近150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EI论文100余篇,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国防预研等各类项目以及国际著名学府的科研任务。主持完成了总装目标与环境特性国家代码“中算”电磁仿真软件的开发。
    大学之大,不在于有无高楼大厦,而在于有无大师。“我觉得高校中非常杰出的学者,不能以现在获得多少奖项来衡量,而是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能否做出超越时间和地域的研究成果才是一位杰出学者的终极关怀。”这是盛教授对学者的理解,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目标才有动力,到威尼斯8846三年来他勉励前行并努力实践之。他一直试图打造一流的研究团队,努力寻找有利的研究视角,另辟蹊径,把研究方向引领到世界一流的高度。
    谈起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受,盛教授说:“我喜欢研究前沿的东西,并传授我的所悟所得,教师这个职业非常适合我,我也很高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一大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盛教授 是幸福的,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实现了自我价值——他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理论研究的高尚与美妙,领会到了数学的强大而有力,向学生展现了电磁场领域的魅力,使学生由衷地赞叹“盛教授乃大家之风范,是我对大学教授印象的一个最佳契合”。(文/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