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人物】“让这堂思政课精彩起来”


——记北理工思政课教师崔建霞的“精彩一课”

 

  同学们说:

  “她把马克思讲‘活’了!”

  “这位老师上课很能调动我们的兴趣,就像谈话节目一样贴近我们!”

  “理论课讲的风趣幽默、通俗易通,而且内外兼修,很有个人魅力,我非常喜欢她”。

  她说:

  “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要使学生能领略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对理论融会贯通的真功。”

  2008年5月,她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全国8人);

  2012年,她主持的“崔建霞案例教学工作室”入选北京市教工委设立的首批8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名师工作室”;

  2014年,她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15年,她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

  2016年,她成为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

  多年来,在北理工的思政课堂上,精彩的“马克思”日复一日地在学生们心中绽放。而让马克思精彩起来的“她”,就是32年坚守思政课讲台,潜心耕耘,把思政课讲进学生心里的崔建霞老师。为什么学生说她把马克思讲“活”了?她讲的思政课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走入崔老师的“精彩一课”。

精彩源于心中的信仰

  思想政治课如何上才能入脑入心?这是当前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在崔建霞的观念中,始终坚定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首先进入教师头脑,才有可能进入学生头脑,只有教师真信真用,才能引导学生相信并运用。

  “我深深知道三尺讲台的份量!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教师劳动就不仅仅是知识示范性的层次,要超越知识的层次,传递的是一种信仰,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崔老师娓娓道来,温和的语气中透着一份坚定。

  夯实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使之成为自觉而坚定信念,这是她教好思政课的第一要务。从教几十年来,崔建霞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清晨早起第一件事,便是翻开一本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半个小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她把清晨短暂而宝贵的时光,交给了自己喜爱的“马恩世界”,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学说为伴,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味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除了长期坚持研读经典原著,崔建霞还养成了做“政治体操”的好习惯,不管多忙她都要挤出时间研读中央发布的政策文件,经常性参与学习交流,让她的思想也不断地深化,更加坚定自信、与时俱进地让马克思愈发“精彩”。

  从教30余年,方寸讲台,崔建霞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精神。“它是一门课程,但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课程,而是具有特殊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一项育人基础工程”,崔老师这样说道,“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理念支撑、没有对课程性质和任务的深刻理解,教学活动就会丧失方向感。”

  教师信仰坚定,还要使其成为学生思想共振源头。于是,在崔建霞的课堂上,“两个联系”成为鲜明的教学特色,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联系起来;要把浩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下伟大的实践联系起来。

  “成批的海豚被围捕猎杀,一湾海水浸染鲜红”,这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也成为崔建霞课堂上令学生屏息悲伤的一刻。

  “同学们,为什么不能杀海豚?为什么可以每天杀牛猪羊,让他们成为桌上的美味?而偏偏不能杀海豚?”崔建霞习惯用“出其不意”的一问,将集体沉默带入了集体沉思。

  “不能杀海豚,是因为我们人类的需要?因为海豚高智商、对人类无害?可以帮助人、取悦我们?还是它们具有内在的存在价值?那么,人是不是万物存在的尺度?”思想的第二击,让学生们思想沸腾,迷茫中渴求真理。

  “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到底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才叫‘文明’”?第三问后,崔建霞话锋顿起,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决心、生命共同体思想、“两座山”的战略等等,一系列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战略谋划和伟大实践跃然而出,但终究不离马克思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理论本源。

  课堂上无处不在的“联系”,实现着师生的“思想共振”,给予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巨大的“获得感”。

精彩源于学养深厚、教学勤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如何能够把想来枯燥的思想政治课上的精彩纷呈,让学生信服?在学生们看来,崔建霞能讲出理论的味道,讲透理论精神,讲出理论的魅力。

  在北理工学生年度评教中,崔建霞老师的课程年年好评如潮。“原来学原著、学理论并不都是枯燥的,崔老师很会启发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理论的奥妙和魅力”崔老师的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崔建霞的思政课最大的特点便是从不偏离理论,但又从不就理论讲理论,她善于把大理论转化为一个个小道理,有时在与学生一言一语的你来我往中,理论就讲明白了。用崔建霞的话来说:“思政课不能离开马克思制造课堂的精彩,老师要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将抽象理论融会贯通,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和接受”。而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多少“真功夫”,超出了学生所想。

  崔建霞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来到北理工执教后,她不仅每年高质量、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奋进而学的精神始终不辍。她先后攻读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硕士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大师云集、人文精神丰厚的两所著名学府中,虽然要工作学习“双线作战”,但她无比珍视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如饥似渴,丰厚学养,拓宽视野,这为她打下了高屋建瓴、挥洒自如、讲清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扎实理论功底。

  丰厚的学养,并不能一定呈现精彩的课堂,崔建霞还始终将一份勤勉作为课堂教学的原则。与生活中洒脱的状态不同,任何人不能触碰她的在教学工作上的“禁忌”。从教30多年来,家人和朋友都已经熟知,只要是有课的“教学日”,从前一天晚上到次日课程结束,谁都不要去打扰崔建霞,她需要绝对的专注来进行备课,即便是多年讲授、烂熟于心的“熟课”,这种临战准备从无例外。通过一遍遍地演绎教学情景,默诵教学内容,深挖教学灵感,她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地展示特有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才思敏捷和滔滔不绝。学生们也能感受到崔老师特有的思想启迪,迎来一场场思想盛宴。

  “同学们,随着时间流逝,忒修斯号的甲板会逐渐腐朽,雅典人会不断用新的木板替换其中的老旧腐烂。终有一天,所有的木板都被换了一遍。请问,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忒修斯号吗?如果是,最初木头一根不剩;如果不是,那‘不是’是从何时起?”

  上面的发问是经典的“忒休斯号”思想实验,这个千年之问与“秃头理论”、模糊数学等都成为崔建霞课堂上的“一根金线”,将本质、现象、质变、量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概念,“不声不响”地“牵”到学生的思想中。

  “要将抽象理论讲的有血有肉,生动鲜活,通俗易懂,首先前提是要弄清、搞透基本理论,脱离对理论的深入理解而单纯追求所谓的生动,就会显得华而不实。”崔建霞常说常做。对马恩原著信手拈来,对抽象理论抽丝剥茧,对来龙去脉如数家珍,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了崔建霞扎根理论讲理论的深厚底蕴。

精彩贵在得法

  “想发言的同学不用举手了,直接到前面排队,你们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崔建霞的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观点是一种常态,她喜欢充分调动学生热情,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毛主席曾经把方法比喻为过河的“桥”和“船”,这样生动的论述让崔建霞很是欣赏,也让她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有效之法。她认为“教学有法,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最高的法不是死守定律,而是在有法无法之间。”崔建霞的课堂上,“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和好评。

  案例教学虽然常见,但是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教师的案例教学不能简单移植,必须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原著+案例”的“三位一体”是崔建霞案例教学的创新点,要打通教材、原著和案例,实现三者的无缝对接,力求实现“两个结合”,那就是“向经典著作要力量,使理论讲授具有穿透力”的教师与原著结合,以及案例与教材结合。

  崔建霞十分注重在案例选取上下功夫,她的课堂案例注重前沿性,体现对国家、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怀;注重经典性,能够穿越时空给人以重大情感冲击和深刻思考。当然,选好案例只是搭建了载体,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对案例展开深层次的理论解读,向学生展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的整体思维历程。

  在讲解 “价值尺度”的时候,崔建霞引入了世界气候大会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共担”上的歧异案例。但她的切入点总是出乎学生们的意料。“同学们,请告诉我,什么叫正义?正义到底是谁之正义?”。从国际学术前沿的正义问题入手,把案例的使用提升于国际谈判与争执之上,不就价值讲价值、就尺度谈尺度。随后,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陆续铺陈而出,行云流水间,马克思在贫富之间设置正义、平等和合理分配的伟大洞见,成为崔建霞问题的最后一跃,“飘在高空中的风筝,恰到好处、恰是时机地收了回来”,静静地回落到“价值尺度”的理论平台上。然而,课堂的理论并未就此驻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创立重要思想动因的党史追索等等,再度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什么是“价值尺度”。

  除了案例教学,崔建霞生动的语言,也被同学们公认为又一代表性的“课堂印记”。“崔老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太强了,文字在她的叙述中变得如此的优美又富有感染力”,有同学这样感慨。“真理是朴素的,真佛只说家常话”,崔建霞常常趣谈自己的教学语言一直在追求“四大境界”,力求克服深入深出、浅入深出、浅入浅出最终达到深入浅出。多年美学、伦理学的研究积累,更让她讲起抽象理论多了些唯美和浪漫。“当听课成为了一种享受,春风化雨又何难”?学生在邮件里写道“老师,看到您在讲台上,我想起了爱我的妈妈!”

  讲授思想政治课,是传授知识,更关乎思想。既不是简单改造,也不是被动僵化接受,唯有师生双向互动、思想正向激荡,才能入脑入心。这就是崔建霞的思政课堂,北理工“精彩一课”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