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管彤贤: 人生不言老,59岁再出发
——访1955届校友、振华重工(集团)原总裁管彤贤
发布日期:2015-05-04 供稿:校友会办公室 李曲波 编辑:校友会 李芬 审核: 阅读次数:
【编者按】沧桑砥砺七十五载,薪火传承谱新篇章。2015年学校迎来建校75周年校庆,党委宣传部、校友会办公室特开设《校友风采》栏目,深度宣传介绍我校活跃在各行各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校友,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以及校友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本期推出1955届校友、振华重工(集团)原总裁管彤贤。
管彤贤,高级工程师,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原总裁。祖籍北京,1933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威尼斯8846),分配到交通部任技术员。1957年被错划右派,开除公职劳动教养、送北大荒劳动,之后以摘帽右派身份在农村十年、工厂十年,饱尝人间冷漠炎凉,虽坠入低谷并未挫其朝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平反回交通部工作。曾任交通部水运司工厂处副处长、中港总公司船机处处长等职。
1992年在其59岁时到上海创业,由零开始创立囯有控股的上海振华重工公司,任总裁18年,2009年底退休。在其主持振华重工期间其主产品大型集装箱机械走向世界所有有集装箱装卸作业的码头,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力挫群雄,占据世界市场近80%份额,为囯争光,成为业内公认的世界知名企业。他在任内获得如下荣誉: 2006年上海振华重工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管老为主持人;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两名之一);上海市解放六十年来有贡献的六十人之一;中国交通部六十年来有贡献的六十人之一。现任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以产学研三结工作室为纽带开始了新的征程。
他在近退休之年,满怀信心地下海创业,由零开始,产品重质量、重信誉,不断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企业要有志气,要敢为世界先,要抓好市场、士气、创新这三个环节就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大型集装箱机械,在囯际市场竞争中所向披靡,屡战屡胜, 为中国机械制造业重返世界民族之林竖立了榜样。 18年来销售额年20%增长,2009年达300亿元。我们几经周折之后终于见到了这位有着“港机之王”之称的传奇校友——两只又宽又黑的眉毛,有着一股年纪所不能掩饰的朝气,一口纯正的京腔,向我们娓娓讲述这不平凡的一生。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管彤贤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祖上没有做生意的。管老回忆起童年时光,那时北京还有老秀才、老进士,曾在学余跟着他们学学唐诗宋词,听他们讲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951年他考入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威尼斯8846),成为了建国后第二批大学生。管老说,当时大学生目的都很单纯,读书就为了祖国建设,一点不含糊。虽然是工科,气氛也很活跃,晚上熄灯之后同室每人都要背一首诗,不管懂不懂,先背下来再说。古典文学中的美,那时他才慢慢体会到,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何等飘逸潇洒,“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几句话,把人生都点透了。
1955年毕业后,管老被分配到交通部,1957年被打成右派,那一年他24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心情很苦闷。后来他被送到黑龙江东部的兴凯湖劳改农场(即通称北大荒),劳动改造,那里已经是中苏边境。管老回忆当年说,下放的右派,比留在北京的右派日子好过,因为周围都是一样的人,不寂寞,也没有人歧视。北大荒当年是很美丽的地方,一望无垠的“小叶樟”草原,草能喂牲口,盖房,烧炕,铺垫床,在劳改农场,人的生命也和草一样卑微,但是旺盛、顽强。刚到北大荒的时候,大家都弱不禁风,出来之后身体倒好了,就像孙猴子,在太上老君的炉里炼一炼,没有炼化,反而长了本事。
管老始终认为:“福祸相依”“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经过人生不如意这段岁月,他对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有了真正理解,“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篇东西,经历浅薄的人读不懂。他还引用古语“多难兴邦”比喻国家的灾难,他认为我们国家自我纠错能力很强,60年來,多次灾难,摇摇欲墜,特别是40年前的“文革”,但纠正也快,最后重新站立起來了。
人生不言老,59岁再出发
如果一名大学毕业生在23岁起步、60岁退休的话,18年只不过占去了职业生涯一半的时间。但若是要求你在59岁重新创业,再历经18载风雨,是否能挺得下来?一直使用斗牛士进行曲作自己手机铃声的管彤贤做到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被调回交通部并一直工作到1992年,在水运司、中港总公司船机处担任处长时他59岁。对港口机械产品很熟悉的管彤贤,想不通的是,“我们有机械制造业为什么总是进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机呢?为什么自己不能干?”这种想法并没有得到很多共鸣,但也没人反对。管老总觉得自己应该去试试,于是请求组织将他调往上海。
领导同意了管老的申请,为享受优惠政策,通过香港的一家交通部属公司投资50万美元,上海港机厂又以一块地皮作价50万美元,成立了注册资金100万美元的所谓中外合资企业:振华重工。管老带着从上海港机厂分拨过来的十几个人,在浦东的三间简陋办公室,开始创业,一干就是18年。我们都极为佩服管老的勇气,管老却笑笑说,我为什么敢进入这个行业?港口起重机的特点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过去主要生产商来自美、日、德、韩,它们技术和资金都不缺,但造一台大型港口集装箱机械要2万~2.5万个人工日,他们的人力成本贵我们几十倍,没有优势。而对越南、非洲来说,人力虽然丰富,但没有技术和管理基础,唯有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在这个领域具备压倒日美欧群雄的可能。
话虽这么说,但开始的时候,振华既缺钱才又缺人才,更无资历业绩,幸好创业者志同道和,不畏艰苦,例如,所有干部多年都是骑自行车上班,唯一的借来一辆轿车用来接送客人,请客吃饭大宾馆去不起,就在街边的小铺子,办公室空间小,柜子都是吊在墙上,不能落地,否则桌子就没法摆。创业的环境虽然简陋,但士气高昂,管老充满着激情,对自己、对公司高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他没有个人单独办公室,严令“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许文件过夜。他有14个副总裁,但不设总裁脱产层,每人都要兼任部门经理。他说,小平同志讲:领导主要作后勤,即为前方服务,放手让骨干去干。他要求公司制造基地的总经理先要抓好食堂、浴室、宿舍甚至厕所,要抓这些后勤工作,这叫“抓生活促生产”。从公司自制的“清凉饮料”配方到重大投资,他都要操心过问,最后,他拍板。并且所有的高管,包括管老在内,既没有公司股份,也不拿高工资。振华公司行事深深打上了管老个人风格的烙印,也正是这样一种重实干讲实效的作风,和一系列既符合国际利益又顾及个人利益的举措,如贷款解决职工住房、购轿车、大病就医等等,调动起广大职工积极性,此为振华士气旺,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经过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奋斗,他主持的振华重工18年在全球港口机械市场,不畏险阻,以产品技术新、质量好,价格公道,售后服务周道压倒日美欧对手,成为市场上一颗冉冉升起,享誉囯内外的新星。
学海漫漫无止境,孤灯之下写人生
谈到人生的理念,管老说,要维持企业的动力,就要持续创新,而要创新,就要永远保持肯学习的状态。个人发展也一样,要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企业不同于学校,整日和生产大小事打交道,荒于学习,特别是书本和中国固有文化的学习。管老最喜欢给人送中华文化的书,他公司里的主要干部都有他赠送的大部头著作,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以及各种汇总等等。他还把400年来最好芭蕾舞、音乐剧的碟片从台湾买来,送给他们,他主张业余生活要丰富,每年再忙也要由公司贴资组织春游秋游各一次,还有欧洲游、台湾游、美国游、俄囯游等等,他很慷慨的为此付钞,他甚至自豪的表白:“我公司主要干部都看过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在上海的演出”。这些东西不一定直接与生产业务有关,但能开阔眼界和胸怀,提高人的情操,增加凝聚力。管老还开玩笑说,青年人尤其要好好把握校园里的时光多看书特别是理论方面,到企业之后工作缠着你,加之企业缺乏学习气氛,只能看图纸技术资料了。
最后我们请管老给理工学子一些建议,管老引用了昆剧《班昭》的感动全场掩面落泪的尾声唱词——“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做企业是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希望我们都能从管老的寄语中领悟到耐住寂寞,上下求索的精神,假若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也能同管老一样,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奔跑,都能达到我们梦想的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