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北理声音】中国经济网:王涌天委员——不要被国外期刊扼住“咽喉”
发布日期:2016-03-08 供稿:中国经济网 编辑:新闻中心 辛嘉洋 阅读次数: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沈慧)因为缺乏主动权,全国政协委员、威尼斯8846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王涌天向国外刊物投稿时,曾遭遇个别无良审稿人的知识产权侵害。而这样的不公正待遇并非孤例。“就在我撰写提案之际,网上又爆出3月4日美国刊物PLOS ONE因为英文用词问题(而不是数据问题或内容问题)撤销中国学者稿件的新闻!”全国政协驻地华北宾馆,谈及学术期刊,王涌天不自觉提高了音量。
全国政协委员、威尼斯8846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王涌天。(资料图)
令人愤愤不平的区别对待背后是有些尴尬的现实。进入21世纪,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导向、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绩效评价中对SCI的不当使用,绝大多数高水平论文发表在国外的SCI英文期刊上。据统计,2014年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76.63万篇,其中我国科技论文26.35万篇,占14.9%。与此同时,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地位和水平岌岌可危。
有人说,“5000种中文期刊中,很大比例是为了让研究生毕业及教师的职称晋升发表论文而存在的,其中很多文章完全是信息污染”。“尽管危言耸听,但扪心自问,不无道理。”王涌天坦陈。
“但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会带来诸多弊端。”王涌天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很多国外学术期刊,在阅读论文全文前需要支付高额的版权费(每篇数十美元),在大学、国有研究所中工作的研究人员,是由单位每年批量支付版权费的。而我国众多的创新、创业群体、以及广大中小企业中的工程师们,却不能那么方便获取这些论文;即使能够拿到全文,不少人因为英语这道障碍也很难完全“消化”。
“国内学者的顶级成果都发表在国外英文刊物上,国内的中文科技期刊只刊登一些二流、三流的文章,长此以往,‘双创’如何更好实现?”王涌天反问。
事实上,这也不利于我国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王涌天曾做过估算,以他从事的研究领域的一本美国著名科技期刊为例,仅仅拿强制性版面费这一项来说,2013对大陆和港澳地区作者收取的版面费就超过138万美元。
更让人吃惊的数字还在后面。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发表了约17万篇被SCI收录且收取强制性版面费的期刊论文,其中中国作者贡献了20%左右,几乎所有这些期刊均为国外刊物,版面费基本上都在1200美元以上,因此中国作者至少交纳了2.448亿人民币。
“当然,有很多国外科技期刊不向作者收取强制性版面费,但其出版机构会转而向读者收取阅读版权费,我国各大学和研究院所每年在这方面要支付数以亿计的高额版权费用。”王涌天说。在他看来,没有自己的优秀学术期刊群,长远看也不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是国家自主知识资产的记录,是支撑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民族文化软实力、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王涌天称,俄罗斯和日本的一些知名学者的许多重要论文就是在本国期刊上发表的。
比如,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学者益川敏英教授在本国科学杂志《理论物理学进展》发表的一篇讨论对称性破缺的文章,到2006年为止是历史上被引用次数第三的高能物理相关文章,有力地提升了日本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而获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文章几乎全部发表在俄罗斯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其中很多用俄语发表……“中国只有办好一批自己的学术期刊,才能真正在国际科技界享有话语权、主导权。”王涌天表示。
具体如何实现?王涌天称,2016年1月召开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该学会学术工委提出的“评奖时将发表母语论文作为刚性要求”的动议,以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希望中国科协积极加以推广。国家则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国家科技项目验收、人才项目评估、科技奖励评审等各个环节提出要求,鼓励科技人员将原创性成果用中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另外,他还建议加大对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改变目前“对优秀的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平均资助强度为120万、对中文期刊最高资助强度为每年30万”的现状,建设属于中国的无污染、高声誉、高收益的朝阳服务产业。
代表委员小资料:
王涌天,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威尼斯8846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成像和照明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光学元件、3D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
分享到: